学位专题

<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设计的解剖研究

邝艺臻
广东医科大学
引用
【目的】  研究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及其分支血管的分布特点与血管之间的联系,探讨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切取双叶、联体、显微削薄、嵌合皮瓣的可行性,并且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新鲜成人尸体小腿标本8例,腘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通过对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进行显微解剖学研究,观察和记录胫后动脉穿支血管解剖结构,对胫后动脉穿支血管的分布规律、蒂长、外径、伴行静脉、穿支之间的联系以及其分支的形态、走形、分布、共干关系等进行分析研究,所测数据采用SPSS22.0统计软件包处理,然后筛选出适合的穿支血管蒂,切取以胫后动脉穿支为蒂的4种形式的穿支皮瓣(穿支分叶皮瓣、联体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穿支皮瓣、穿支蒂嵌合穿支皮瓣。)  【结果】  每侧小腿胫后动脉发出4.8支(3~7支)肌间隙穿支,平均外径及蒂长分别为(1.10±0.29)mm、(2.5±1.0)cm,从上至下穿支逐渐变细、变短。穿支浅出点体表位置均位于小腿内侧前区的。90%穿支浅出点分布于内踝上5~26cm之间,有3支穿出位置较恒定且管径较粗的肌间隙穿支,分别位于内踝上(6.7±1.1)cm、(15.8±1.8)cm和(22.6±1.7)cm处。  在进入浅筋膜前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可发出多支皮支、肌支、骨膜支。穿支在进入浅筋膜前可分出2支或多支皮支,分别为皮肤供血,在同一分支点两皮支分支起始外径均≥0.5mm的穿支,上、中、下段分别有5支、9支、5支。发出骨膜支的穿支上、中、下段分别有4支、15支、6支,主要集中于中段;小腿中、上段的穿支均发出肌支,极少数小腿下段肌间隙穿支不发出肌支;在深筋膜下胫后动脉穿支的皮支与骨膜支、肌支的共干关系有3种:①皮支和肌支;②皮支、肌分和骨膜支;③穿支在穿出深筋膜前未发出肌支、骨膜支。肌间隙穿支在深筋膜下和浅筋膜层存在真性吻合。  【结论】  小腿内侧3支较恒定的胫后动脉肌间隙穿支从上至下依次排序(第1、2、3穿支),第1、2穿支位于小腿中、上段,能获得面积较大、穿支外径较粗、穿支蒂较长、血供可靠的皮瓣,且在进入浅筋膜前可发出多种组织分支血管,适合作为穿支皮瓣的首选血管蒂,切取4种类型穿支皮瓣(穿支分叶皮瓣、联体穿支皮瓣、显微削薄穿支皮瓣、穿支蒂嵌合穿支皮瓣)。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设计;显微解剖学

广东医科大学

硕士

骨科学

黄东

2017

中文

R322.71

35

2018-11-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