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沙发旅行群体的交往行为与空间呈现

杨力康
华侨大学
引用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者对于多样的旅游活动方式,特别是非制度化的旅游方式的需求日益提升。沙发旅行起源于二十一世纪初的西方社会,近年来在国内兴起,并经历了迅速的发展。与主流的旅游方式不同,沙发旅行呈现出远距离、长时期、多目的地、低经济投入等特点,在旅行过程中的社会交往是其旅游体验的重要要素。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非制度化旅行,沙发旅行中的社会互动是基于网络平台展开的,其社会交往在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交织进行。  中国既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消费国,也是重要的入境旅游接待国,构成了旅游世界的重要板块。然而在中国,沙发旅行现象受到的关注有限。因此,本研究利用胡塞尔的超验主义现象学(Transcendentalism Phenomenology),对沙发旅行现象及沙发旅行群体特征,沙发旅行群体的社会交往,以及这种交往在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中的呈现进行系统的质性研究。  研究者利用自我民族志(Self Ethnography)、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深度访谈的在位式(Emic)研究方式,基于自身以及34位国际沙发旅行者的沙发旅行体验,收集了一手数据,并对编码数据进行了建构主义扎根理论编码(Constructivism Grounded Theory Coding),对沙发旅行群体的交往行为与空间呈现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沙发旅行群体多为青年中产阶级,具有鲜明的后现代主义、反物质主义、自然主义的亚文化特征,在长期的沙发旅行实践活动中,沙发旅行者基于信任、互惠的原则,建立起了基本的群体规范。沙发旅行群体的社会交往具有去身份化的现象,其资源置形式、时间维度以及交换主体上的不同步性,然而在宏观的沙发旅行群体社会网络的长期交往中达到了动态平衡。沙发旅行者的社会互动建构着该亚文化群体的社会交往规则,同时这种规则也塑造着沙发旅行者的社会互动。研究建构了沙发旅行群体交往空间概念模型,将沙发旅行群体在两个空间中的社会交往分为六个阶段。在沙发旅游群体社会交往的过程中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交织进行,两个空间中社会交往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叠加影响效应,影响着双方个体意象塑造和旅游体验质量。

沙发旅行群体;交往行为;社会互动;虚拟空间;超验主义现象学

华侨大学

硕士

地理学

李洪波

2017

中文

F590.8;F592.6

85

2018-06-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