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基于GIS和GRA模型的县域耕地自然质量等级评价

潘凯能
东华理工大学
引用
为了科学有效的对耕地资源进行管理,全面摸清县域内耕地的“质”和“量”的变化情况与转移趋势,保证耕地资源管理的有效性、现势性和前瞻性。进行县级耕地自然质量等别更新评价十分必要,对耕地质量管理建设和耕地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县域内的耕地质量评价一般都是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规程》中所规范认可的方法进行评价,这些评价大多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或者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的,指标因子的确定和因子权重的确定具有相当强的人为主观性,造成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得不到保证。为此,本文通过引入GIS技术和灰色系统理论,研究建立基于GIS和GRA模型的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方法,并以江西省弋阳县为例进行实证研究。  本文应用灰度关联分析建模的方法对耕地自然质量进行评价。评价前首先综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进行相关理论研究,确立了本次课题的理论依据和指导思想。其次,收集实验所需资料,利用ArcGIS、MAPGIS、Microsoft Excel等软件建立了评价基础数据库为实验的开始做充分的准备。然后通过构建灰色关联分析的耕地自然质量评价模型选择评价因子,根据公式计算出评价因子的关联度和权重,依据关联度结果对因子进行敏感性排序。最后根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方法获得评价单元的自然质量等别情况。研究结果得出,弋阳县耕地国家自然等别主要分布在8-12等,中以9等分布最为广泛,面积为15898.96公顷,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48.18%;最低等别12等地面积较少,主要分布在曹溪镇、漆工镇、三县岭综合垦殖场、中畈乡,面积为359.04公顷,占全县耕地面积的1.09%。其中水田国家自然等主要分布在8等与9等,占弋阳耕地总面积的82.23%;旱地主要分布在10等和11等,占耕地总面积的8.45%。总体上看,弋阳县耕地自然质量属于中等偏上。通过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等别占重对比发现,自上轮农用地分等以来,弋阳县土地整治工作到位,弋阳县耕地自然质量有所提升。弋阳县耕地的各影响因素的关联度排序为水田:灌溉保证率>有机质含量>土壤质地>剖面构型>排水条件>土壤酸碱度;旱地:有效土层厚度>灌溉保证率>有机质含量>地形坡度>土壤质地>土壤酸碱度。

耕地自然质量;灰色关联;地理信息系统;等级评价

东华理工大学

硕士

地理学

汤江龙

2015

中文

F323.211;P208

67

2018-04-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