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薄皮木乙酸乙酯部位化学成分及抗炎活性的研究

王文锦
郑州大学
引用
背景:野丁香属(Leptodermis Wall.)是茜草科(Rubiaceae)下的一个属,约40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区至日本。根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在我国有35种,9变种,1变型,南北均有分布,但主产地为华北部、西南部部分省份。其中薄皮木(Leptodermis oblonga Bge.)是茜草科野丁香属的一种落叶灌木,产于我国华北、西南地区,常生长于山坡、路边等向阳处,也见于灌木丛中。据研究记载,薄皮木因花型似丁香花,又叫野丁香,因株型矮小,夏秋开花,在草坪、园林等作为观赏性植物种植,具有观赏价值。薄皮木的干枯、鲜嫩枝叶常被作为中低等饲用植物被牛羊等畜牧采食。因其植物化学成分含有较高粗脂肪含量,为牲蓄提供大量能量和营养,所以其具有饲用价值。目前,薄皮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种子萌发特性、叶表皮形态特征、快速繁殖技术与组织培养等内容,对该植物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的研究报道很少。鉴于以上发现,前期课题组对其地上部分的正丁醇部位和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做了初步研究。研究发现,正丁醇部位分离出6个化合物,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出11个化合物,分别是降倍半萜苷类、三萜类、黄酮类、甾体类、木脂素类和其他类;为完善薄皮木的研究,我们主要对薄皮木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目的意义:本文对薄皮木乙酸乙酯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以期明确该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单体化合物,对结构新颖可能存在药理活性的化合物进行活性研究,为后期薄皮木植物资源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本文采用正相硅胶柱、反相 ODS柱、反相 MCI柱和 SephadexLH-20凝胶柱等柱填料进行化学成分分离纯化,并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现代波谱技术对所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利用 NO一步法试剂盒对薄皮木不同极性大小的粗提物及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研究。  结论:(1)从薄皮木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鉴定出了15个化合物,13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薄皮木中分离鉴定出来,其中黄酮类5个,三萜类6个,甾体类2个,其他类2个。分别是3,4',5,7-tetrahydroxy flavone(1)、3-oxo-oleanolic acid(2)、 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3)、 isorhamnetin-3-O-β-D-glucopyranoside(4)、3,5,7-trihydroxy-4'-methoxy flavone(5)、betulinic acid(6)、quercetin(7)、1-octacosanol(8)、β-daucosterol(9)、 ursolic aldehyde(10)、 trilinolein(11)、β-sitosterol(12)、 friedelane-2α,3β-diols(13)、3β-acetoxy-urs-11-en-28,13β-olide(14)、3β-hydroxyurs-12-ene(15)。  (2)薄皮木总浸膏及不同极性部位浸膏对 LPS刺激的 RAW264.7小鼠巨噬细胞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相比于模型组,EtOAC Fr.和BuOH Fr.作用的 NO释放量有所减少(P<0.05),其余不同组分作用的 NO释放量随浓度的增加而减少,但抑制作用较弱,无显著性差异(P>0.05);相比不同部位抑制率发现,抑制作用较强的为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浓度为200μg/mL时,抑制率分别为56.06%、57.03%,因此,乙酸乙酯部位和正丁醇部位可能含有具有抗炎作用的活性物质。除了化合物1-octacosanol(8)和trilinolein(11)之外,其余的单体化合物对 LPS诱导的 RAW264.7细胞释放的NO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抑制作用较弱,与模型组对比,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3),3,5,7-trihydroxy-4'-methoxy flavone(5), betulinic acid(6),β-daucosterol(9),ursolic aldehyde(10),β-sitosterol(12),3β-hydroxyurs-12-ene(15)在浓度为25μg/mL时,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化合物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

野丁香属;薄皮木;化学成分;乙酸乙酯部位;抗炎活性

郑州大学

硕士

药学

潘成学

2017

中文

R284.1

94

2017-11-2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