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神农架玉林班音乐研究

王梦熠
武汉音乐学院
引用
神农架以其独特的生态环境孕育了大量丰富而醇厚的民间音乐,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民间音乐类别有打火炮、打丧鼓、薅草锣鼓、下谷堂戏、哭嫁歌、穿号子情歌等,这些民间音乐在神农架得以传承和延续离不开作为其生存载体的民俗活动,更离不开其传承主体—民间乐人及乐班。  本文以神农架林区玉林班为研究对象,试图将乐班置于民间礼俗仪式中进行考察,从而将乐班的音乐与特定仪式场景作为一个整体的视角全面而客观地呈现。全文分为绪论、四个章节、结论三部分,绪论部分主要是对这一选题动机与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及田野工作过程等问题进行基本的概述。正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对玉林班生存背景进行介绍,第二章即玉林班的概况,其中包括乐班的组织结构、运营管理、乐人的技艺特点及传承方式。第三章笔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典型个案为例,对玉林班所参与的红事、白事、龙灯会进行完整的纪实,将乐班音乐及乐人的行为放置于整个仪式过程中进行同步的“动态记录”。第四章,针对上述客观纪实活动中的乐班音乐形态,如结音、音列、音调、旋律类型、锣鼓板口等要素进行“静态分析”。结语部分在前两部分“动态记录”与“静态分析”的基础上,试图解读这一音乐组织在该地区的民俗活动及仪式中所发挥的社会功能。

民间音乐;礼俗仪式;音乐形态;艺术风格

武汉音乐学院

硕士

音乐与舞蹈学

蔡际洲

2014

中文

J607

219

2017-10-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