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白花丹醌对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干预机制的实验研究

李树民
广西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通过四氯化碳(CCL4)、小牛血清白蛋白(BSA)和去甲肾上腺素(NE)多因素致大鼠血瘀型肝纤维化建立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模型,选择白花丹醌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白花丹醌干预前后对大鼠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和SOD等)和肝纤维化相关因子(HA、LN和PC III等)的含量变化,利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白花丹醌干预前后肝组织肝纤维程度的变化, WB法检测LSEC细胞中HSPG2蛋白的表达。探讨白花丹醌对血瘀型肝纤维化的干预机制,为血瘀型肝纤维化的防治奠定基础。  方法:  1.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的制备。  2.检测血清中ALT、AST、TBil、ALP、SOD和MDA的含量变化。  3.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LN、Col IV、PC III和HA的含量变化。  4.ELISA法测定血清中CTGF的含量变化。  5.HE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肝组织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及分期评分。  6.WB检测LSEC细胞中HSPG2蛋白的表达  结果:  第一部分、白花丹醌干预前后对血瘀型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相关指标、肝纤维化相关因子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影响  (1)血清中ALT、AST、TBil、ALP、SOD和MDA的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血清中ALT、AST、ALP、TBil和MDA含量均升高,SOD含量降低,比较结果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证实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已经成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治疗组、秋水仙碱组和丹参酚酸B组大鼠血清中ALT、AST、ALP、TBil和MDA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SOD含量升高,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TBil含量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丹参酚酸B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ALT、AST、ALP、TBil和MDA含量均下降,SOD含量升高,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中LN、Col IV、PC III和HA的含量变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中LN、HA、PC III和HA含量均上升,比较结果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治疗组中LN、HA、PC III和HA含量均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中LN、HA、PC III和HA含量均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丹参酚酸B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中LN、HA、PC III和HA含量均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  (3)ELISA法测定血清中CTGF含量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中CTGF含量明显升高,比较结果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治疗组血清中CTGF含量均下降,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的降低效果优于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CTGF含量下降,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丹参酚酸B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和秋水仙碱组大鼠血清中含量均偏低,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4)HE染色和Masson胶原染色观察肝纤维化程度及分期评分  A组正常组中肝组织中肝小叶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未见脂肪变性,纤维组织没有出现增生,肝脏组织结构完好。B组模型组中肝组织中可见明显的纤维组织增生,假小叶形成,肝脂肪细胞变性,肝细胞出现炎症浸润,证实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已经成型。C组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和D组白花丹醌低剂量组都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有脂肪变性,病理损害相对B组模型组均减轻,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大于低剂量组。E组秋水仙碱组和F组丹参酚酸B组都都出现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有脂肪变性,有炎症细胞的浸润,病理损害相对B组模型组均减轻,其中秋水仙碱组对肝脏的保护作用大于低剂量组。  第二部分、白花丹醌干预前后对LSEC细胞HSPG2蛋白表达的影响  本部分实验选用LSEC细胞作为白花丹醌干预肝纤维化机制的研究对象,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①正常分化的LSEC能够促使活化的HSC逆转至平静状态,有效地防止肝纤维化的发展。②当LSEC停止分化或者出现肝窦毛细血管化时,HSC的激活效应会得到允许。③当发生肝纤维化、肝损伤时,LSEC变成一种高效的促炎症因子,并且分泌一系列的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介导肝脏炎症反应加速和肝脏免疫功能改变。  将LSEC细胞分为7组:A组为LSEC组;B组为瘦素激活模型对照组(培养液中加入Leptin终浓度为100ug/L进行LSEC细胞的活化);C1组为白花丹醌高浓度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加入白花丹醌终浓度为15umol/L);C2组为白花丹醌中浓度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加入白花丹醌终浓度为8umol/L);C3组为白花丹醌低剂量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加入白花丹醌终浓度为2umol/L);D组为秋水仙碱干预对照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给药浓度为6.25ug/L);E组为丹参酚酸B组(先用Leptin将细胞激活后,给药浓度为10-6mol/L)  收集对数期生长的上述7组细胞,用RIPA裂解液裂解细胞,提取细胞蛋白质,BCA法进行蛋白质定量,取50ug/孔蛋白进行6%SDS-PAGE,将电泳分离的蛋白质转移到PVDF膜上,用含5%脱脂奶粉的TBST(封闭液)浸泡PVDF膜,室温环境下,放入摇床中封闭2h,加入一抗(HSPG2和β-actin),4℃条件下过夜,加入二抗(HRP),室温环境下孵育2h,增强化学发光ECL显影后,利用BandScan分析胶片灰度值。  结果表明:与肝窦内皮细胞组比较,瘦素激活模型对照组中HSEG2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瘦素激活模型对照组比较,白花丹醌治疗组、秋水仙碱组和丹参酚酸B组中LSEC细胞HSPG2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其中白花丹醌高剂量组的效果优于中剂量和低剂量组;与秋水仙碱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中LSEC细胞HSPG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丹参酚酸B组比较,白花丹醌高剂量组HSPG2蛋白表达水平偏低,比较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  1.白花丹醌可以显著降低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中肝功能相关指标AST、ALT、ALP等含量,有利于保护肝脏功能,减轻肝脏炎症的发生。  2.白花丹醌可以显著降低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中肝纤维化相关因子LN、HA和PC III等的含量,减轻肝纤维化程度。  3.利用HE染色和Masson染色,证实白花丹醌能够降低血瘀型肝纤维化动物内肝纤维化的程度,逆转其病理变化。  4.WB法测定LSEC细胞HSPG2蛋白的表达,证实白花丹醌能够通过对HSPG2蛋白的调控,间接干预肝纤维化的形成。

白花丹醌;血瘀证;肝纤维化;肝功能;LSEC细胞;HSPG2蛋白;药效机制

广西中医药大学

硕士

药理学

赵铁建

2016

中文

R575.2;R285.5

82

2017-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