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01122104

非小细胞肺癌18F-FLTPET显像的病理空间验证

陈晓婷
济南大学
引用
研究背景及目的:  肿瘤是一不均质体,肿瘤内不同区域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和效应不一致。通过有效的影像学方法检测出肿瘤内部不同增殖程度细胞的空间分布并以此勾画生物靶区(BTV)及局部加量可以提高肿瘤的控制率。本研究的目的即是验证FLT高摄取区的空间分布与肿瘤细胞高增殖区域空间分布的一致性,并为应用PET/CT勾画生物靶区提供理论基础。  材料和方法:  共入组了2013年3月-2014年1月间在山东省肿瘤医院就诊的初治的、行根治性手术切除、术前经病理证实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名。术前3天内行FLT PET/CT检查。术后取得完整的肿块并按在体方向还原。4mm/层制作肺癌病理大切片并行HE染色及KI-67染色。在对应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上以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的80%为阈值勾画FLT的高摄取区,ki-67指数>20%的区域为高表达区,采用四分格法记录高摄取区与高表达区的位置,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图像与病理图像进行配准后比较高摄取区与高表达区位置是否相同或相近。  研究结果:  所有患者成功制作病理大切片并顺利阅片。12名患者的中位年龄为62岁(43-71)。SUV最大值为3.26±0.97(1.96-5.05),最大ki-67指数为49%±27.56%(5%-90%),二者之间并没有显著相关性,(r=-0.157, p=0.627,>0.05)。12名患者中只有5名FLT摄取的空间分布与ki-67表达水平一致。  研究结论:  18F-FLT PET/CT作为一种无创的反映肿瘤增殖的功能影像手段,在剂量雕刻及生物适形放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价值,但在应用于临床实践之前其代表的生物学信息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非小细胞肺癌;病理空间验证;影像学方法;肿瘤细胞;空间分布;生物靶区

济南大学

硕士

临床医学

于金明

2015

中文

R734.2

48

2017-08-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