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温针灸治疗肺气虚寒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刘颖
成都中医药大学
引用
目的:  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ihnitis,AR)是特异性机体接触致敏原后由IgE介导的鼻黏膜高反应性疾病,具有反复发作、难治愈的特点。近年来AR发病率呈明显增加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已成为一个全球性多发疾病。导师张勤修认为AR发病主要是以肺卫不固为本,外感风寒邪气为标,临床以肺气虚寒型常见,宜以温肺散寒、益气固表为治法。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历史悠久,具有独特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评价温针灸治疗肺气虚寒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探讨温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为温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方法,通过计算机产生的随机数字表,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0名肺气虚寒型持续性AR患者分为A组(温针灸组)、B组(针刺组)和C组(针刺加艾灸组)。三组均采用相同的取穴方法,5次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疗程之间间隔1周,共10次,分别于治疗后4周和8周进行短期随访。以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积分及鼻眼结膜相关生活质量问卷调查量表(Rhinocou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aire,RQLQ)(中文版自测版本)作为主要的主观疗效评价指标,以鼻内镜检查鼻甲肿胀程度,血清特异性IgE和IL-10和IL-4实验室检测指标作为客观评价指标。在治疗前、治疗结束、随访期间进行VAS、RQLQ评分,治疗前后进行鼻内镜、血清特异性IgE和IL-10和IL-4检查,比较温针灸组、单纯针刺组、针刺加灸法组在主要、次要疗效观察指标之间数据差异,评价温针灸、单纯针刺、针刺加灸法治疗AR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治疗期间记录患者的合并用药和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  结果:  1.三组受试者的人口学特征和病史病情等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  2.VAS量表评分结果显示:总体症状评分方面:组间比较,三组患者在治疗后、第1次随访、第2次随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在治疗前vs治疗结束、治疗前vs随访结束方面,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典型过敏症状评分方面:组间比较:温针组与针刺组、针刺加艾灸相比较,在鼻痒、喷嚏、清水涕、鼻塞四个方面,治疗后、两次随访期间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三组各典型症状在治疗前vs治疗结束、治疗前vs随访结束,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RQLQ问卷调查表比较结果:组间比较:治疗前各组数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温针组与针刺加艾灸组无显著性差异,余均有统计学意义;第一次随访,温针组与针刺加艾灸组无显著性差异外,余均有统计学意义;第二次随访,温针组分别与针刺组和针刺加艾灸组之间比较P均<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温针组治疗前vs治疗结束、治疗前vs随访结束比较数据P<0.05,提示RQLQ值在不同时间点比较时,数据呈现下降趋势,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针刺组与针刺加艾灸组,治疗前与治疗结束、第二次随访结束,两次比较数据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表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4.下鼻甲肿胀程度(鼻内镜检查)比较结果显示:组间比较:治疗前后鼻甲肿胀程度评分均未呈现显著性差异。组内比较:各组治疗前vs治疗结束P值均<0.05,表明各组内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5.中医证候积分比较结果:三组受试者治疗后、第1次随访、第2次随访中医症候客观量化评分不完全相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温针组与针刺组、针刺加艾灸组相比较,治疗后、第1次随访、第2次随访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各组在治疗前vs治疗结束、治疗前vs随访结束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6.实验室检查指标比较结果:(1)血清特异性IgE比较结果:组间比较:温针组vs针刺组治疗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VS针刺加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组内对比方面,治疗前后SIgE除艾灸组外,温针组与针刺组治疗前后SIg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IL-4比较结果:组间比较:治疗后温针组VS针刺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温针组VS针刺加艾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温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针刺加艾灸组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IL-10比较结果:组内比较和组间比较治疗前后均未出现显著性差异。  7.在治疗期间,三组受试者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结论:  1.温针灸、针刺和针刺加艾灸均有助于改善变应性鼻炎患者的症状和病情(VAS评分)及相关的生活质量(RQLQ评分)。与针刺和艾灸相比较,温针灸组患者的症状(VAS评分)及相关的生活质量(RQLQ评分)以及体征的改善较针刺组和针刺加艾灸组更加显著,在改善患者病情和各项症状和生活质量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温针灸、针刺和针刺加艾灸均有助于改善肺气虚寒型持续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主要过敏症状和全身症状,但就数据下降趋势而言,温针灸较其它两组更具有明显的优势,且随访期的控制性更好。  3.温针组与针刺组和针刺加艾灸组比较而言,可以明显降低患者外周血清中的SIgE和IL-4的含量水平,究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对不同细胞因子的调节,间接调控Th1/Th2平衡,减轻AR患者鼻腔变态反应性炎症。  4.温针灸治疗及随访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和严重不良事件,表明其治疗肺气虚寒型AR的安全性较好。

变应性鼻炎;肺气虚寒型;温针灸疗法;临床疗效

成都中医药大学

博士

中医五官科学

张勤修

2016

中文

R765.21;R245.315

104

2017-03-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