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防龋DNA疫苗pVAX1-SG在小鼠体内分布和表达规律的实验研究

汪洋
遵义医学院
引用
目的:观察口服型防龋DNA疫苗pVAX1-SG经灌胃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目的基因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和表达,为评价防龋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66只BALB/c小鼠,6-8周龄健康雌性,体重18-22g,随机分为实验组30只,空载体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各18只。重组质粒pVAX1-SG和空载体质粒pVAX1的鉴定和大量抽提。经温敏型水凝胶包裹重组质粒 pVAX1-SG制备免疫用口服型防龋DNA疫苗。实验组经灌胃途径接种包裹温敏型水凝胶的重组质粒 pVAX1-SG,空载体对照组经灌胃途径接种包裹温敏型水凝胶的空载体质粒 pVAX1,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共免疫2次,每次间隔2周,免疫剂量为每次100μg。于小鼠第2次免疫后的第1,2,7,15,30,60天,分别称重,后处死小鼠,取小鼠的心、肝、脾、肺、肾、脑、胃、颌下腺、小肠、生殖器官,利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各组织器官中pVAX1-SG的分布及表达情况。取小鼠第2次免疫后第60天的心、肝、脾、肺、肾、和小肠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取小鼠第2次免疫后第7天小肠与颌下腺组织,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免疫部位小肠组织和颌下腺组织的目的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1:经实时荧光定量 PCR检测,给药后第1-60天在小鼠体内均可检测到pVAX1-SG的DNA,但各个组织器官间的DNA拷贝数分布存在差异,免疫后第1天pVAX1-SG分布最多的器官是生殖器官,为(3.08E+08)±(0.92E+08)拷贝数/ml,第2天是肝脏,为(2.31E+09)±(0.18E+09)拷贝数/ml,第7天和第15天是心脏,分别为(3.49E+07)±(0.27E+07)拷贝数/ml和(7.96E+07)±(0.54E+07)拷贝数/ml,第30天是颌下腺,为(9.32E+08)±(0.27E+08)拷贝数/ml,第60天则是脾脏,为(3.49E+07)±(0.27E+07)拷贝数/ml。  2:给药后pVAX1-SG在小鼠体内各器官组织间都有表达,随时间推移,各器官组织间的mRNA相对表达量发生改变和下降,免疫后第1天pVAX1-SG的表达主要集中在脾脏和小肠(P<0.05),第2天富集在肝脏,小肠和生殖器官(P<0.05),第7天集中在肝脏和颌下腺(P<0.05),第15天集中在小肠(P<0.05),第30,60天小鼠体内各器官组织mRNA相对表达量全面降低。  3:在免疫动物的小肠和颌下腺相关细胞中观察到重组蛋白的表达。  4:与对照组比较,动物体重无明显差异,各组实验动物的重要器官组织病理切片观察,未发现明显病理改变。  结论:1:口服型防龋DNA疫苗pVAX1-SG经灌胃途径免疫BALB/c小鼠后各组织器官中均能检测到重组质粒pVAX1-SG的分布与表达,但温敏型水凝胶包裹重组质粒pVAX1-SG的分布与表达不以同步的形式出现,提示该重组质粒pVAX1-SG基因表达有其时空性。  2:口服型防龋DNA疫苗pVAX1-SG经灌胃途径免疫后免疫部位小肠和效应部位颌下腺都可以检测到目的蛋白的表达,心、肝、脾、肺、肾和免疫部位小肠未出现明显病理改变,提示重组质粒pVAX1-SG能够在小鼠体内表达,口服型防龋DNA疫苗pVAX1-SG免疫小鼠后未发现明显的毒性作用。

DNA疫苗;龋病;时空表达性;蛋白表达

遵义医学院

硕士

口腔基础医学

刘建国

2016

中文

R781.1

65

201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