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基于绿洲自组织与他组织的绿洲适宜规模研究——以于田绿洲为例

姚一平
新疆大学
引用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与社会财富的集中地,也是干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由于地处大面积的荒漠背景中,绿洲区气候异常干旱,地表植被稀疏,水资源匮乏,生态系统比较脆弱。近年来,随着干旱区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绿洲资源的开发力度日益增强,绿洲规模的演变也受到了一定的扰动。由于受到不同人类活动的影响,绿洲规模的演变呈现出了绿洲化(扩张)和荒漠化(萎缩)两种不同趋势。合理地开发利用绿洲资源可以在保证绿洲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实现当地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盲目地开发绿洲资源则会破坏绿洲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导致了一些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问题。  于田绿洲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的南缘,是一个十分典型的生态环境脆弱区。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扶持下,近30年以来当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绿洲资源的过度开发,引发了绿洲规模的变化和生态环境的破坏。如何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将绿洲规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成为了当地实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首先借助RS技术对1995~2010年于田绿洲规模的变化情况进行提取与分析。同时,采用信息熵计算法对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其次,运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引起于田绿洲规模变化的不同影响因子的贡献率,对绿洲规模演变的主要驱动因子进行提取。此外,从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绿洲规模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于田县1980~2010年的统计数据,计算出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间的协调度指数。最后,据此对不同时期于田绿洲规模的适宜程度作出综合评价。主要的研究结果有以下四个方面:  1.由1995、2000、2005、2010年于田绿洲的四期遥感影像的分类结果可知,1995~2010年于田绿洲中草地、水体的面积均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因此,尽管在这一时期耕地的面积有所扩张,但是绿洲与交错带的面积整体上却有所减少。  2.根据这一时期该地区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现状评价结果可知,1980~2010年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的熵产生、熵流以及系统总熵变出现波动性变化的状况,但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说明于田绿洲社会经济系统的发展比较稳定,系统在向着相对有序方向发展。但是,2004~2010年社会经济系统的总熵变呈现出上升趋势,反映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在这一时段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3.在对于田绿洲全面剖析的基础上,根据已掌握的数据资料,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该绿洲规模变化的驱动因子进行提取。结果显示,1980~2010年于田绿洲规模演变的主要驱动力是人文影响因子。在人文影响因子中,人口总量、农业生产规模和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于田绿洲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在自然影响因子中,气温与降水量对绿洲规模变化的贡献最大。  4.通过对1980~2010年于田绿洲规模适宜度评价的各指标数据的处理和运算,得出在这一时期于田绿洲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的效益指数以及三者之间的协调度指数,并据此对不同年份于田绿洲规模的适宜度进行了评价。根据计算结果可知,1980~2010年于田绿洲的经济效益指数与社会效益指数均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生态环境效益指数却呈现出波动变化的状态。从时间上将于田绿洲规模适宜程度的变化大体划分为三个时期:上世纪80年代于田绿洲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对较高,绿洲的发展规模适宜;90年代,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相较于前一阶段有所下降,绿洲的发展规模转变为较为适宜;2000~2010年,三大子系统的协调度指数处于三个时期中的最低水平,绿洲发展规模的适宜度也从2003年起由适宜转变为勉强适宜和不适宜。

绿洲自组织;可持续发展;驱动因子;适宜规模

新疆大学

硕士

地理学

瓦哈甫·哈力克

2016

中文

P941.73

77

2017-07-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