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DOI:10.7666/d.D01097224

标准化对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基于1985-2013年中国宏观经济数据

朱一帆
中国计量大学
引用
近年来,随着生产设备科技化水平提高,国际间贸易交流的频繁,标准化战略成为了国际竞争中的有力武器。标准化活动对国民经济效益的影响成为了各个国家学者关注的热点。它在技术改进、竞争机制、国际贸易和国内经济效益方面有双刃剑效应。从标准化战略制定和实施的角度看,其经济收益是人们更为关注的。  标准化活动加快了技术进步,同时技术进步在经济效益增长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技术进步则以技术创新、标准化以及技术引进的吸收转化等方式体现。技术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经济增长质量。技术创新与标准化的协同发展机制大力推进了经济效益的增长。对于技术引进而言,通过先进技术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努力使技术发展紧跟发达国家步伐;同时技术引进过程中需要对流程、技术指标等一系列行为和参数进行标准化。三者促进技术进步,推动国内经济效益增长。  从技术进步促进经济产出的角度出发,本文通过引入 Cobb-Douglas生产函数,将1985-2013年我国的标准存量(STD)、专利存量(PAT)和技术引进费用(TI)作为自变量。标准存量是衡量标准化程度的指标,专利存量是技术创新的衡量指标。通过模型的岭回归结果分析,检验了标准化活动对我国经济的长期促进作用。从具体的贡献率来看,标准化对于经济效益的贡献率偏低,而专利存量和资本存量的贡献率较高。劳动力投入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低,说明我国正积极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另外,从标准发展速度的阶段性来看,标准化经济效益的贡献率有小幅度稳步上升的趋势。  通过定量实证研究标准化对国民经济效益增长的贡献率,本文认为我国标准化工作对于国民经济影响比较小,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的标准化体系以及一些基础设施建设仍在不断的完善中,科学技术仍处于更新换代的过程中,技术创新转化为实际应用效率比较低,技术引进的吸收和再创新之间的转换存在问题。从宏观角度看,标准化活动能促进国民经济增长,因此,需要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完善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标准化经济效益贡献,保证经济高质量发展。

标准化战略;经济效益;技术进步;经济产出

中国计量大学

硕士

管理科学与工程

顾龙芳

2016

中文

F124

74

2017-06-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