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瓦斯气体在碳化硅表面的吸附动力学研究

陈倩
西安科技大学
引用
碳化硅优异的物化特性突出了它作为气敏器件不二选择的地位。本文工作以瓦斯气体在SiC表面吸附为主要研究,其中除了选取CO分子和CH4分子为吸附气体外,还考虑CH3O分子在SiC(001)表面的吸附过程。使用Materials Studio软件对吸附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选取SiC(001)-(2×2)、SiC(001)-(3×2)和SiC(001)-(3×3)三种超晶胞模型吸附CO分子和CH3O分子,比较CO分子和CH3O分子在这三种不同超晶胞结构的四种不同吸附位置,分析了最佳吸附位置、空间结构参数变化、电子态密度、电荷转移以及相应的轨道作用等吸附参量,并对气体分子在SiC表面不同覆盖度情况下的吸附特征做了简短的比较,找出了其中最佳的吸附模型。选取 SiC(001)-(2×2)结构,在其表面分别掺杂浓度为0、0.25、0.5、0.75和1的铝原子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了在不同铝原子的掺杂浓度下SiC结构的变化规律,其中以铝原子掺杂浓度0.25为对象,研究CO分子在其表面四种不同位置的吸附情况。考虑到CH4的空间结构特殊性,以SiC(001)-(3×3)表面为基底,通过搜索过渡态,研究CH4分子中四个氢原子逐步分解后在碳化硅表面吸附的脱氢吸附,得到了各过渡态下CH4分子的吸附动力学规律。  对吸附结果分析可知,CO和CH3O分子在SiC(001)三种不同超晶胞结构表面吸附时发生了化学吸附,最稳定吸附位置均为桥位,而随覆盖度增加,吸附能减少,SiC禁带宽度变宽,键长键角发生不规则的变化。由于能量相近,吸附中CO分子中原子的S态和P态与SiC中原子的S态和P态相互作用,CH3O分子中的S、P态和SiC表面的S态和P态相互作用,二者主要是C的S和P轨道参与作用。在SiC(001)表面掺入不同比例的铝原子后发现,随着掺入铝原子比例增加,晶胞的晶格常数变大,活性增强,且在其表面吸附CO后,相对于表面Si原子,O原子更倾向于与Al原子发生相互作用。在CH4脱去一个氢原子变为甲基和H原子的过程中能量最低而最稳定,最不容易发生。本文所得结论可以为稀薄气体检测提供依据,为以碳化硅为基底的传感器研发提供理论指导意义。

碳化硅;吸附特征;瓦斯气体;气敏器件;电子态密度

西安科技大学

硕士

物理电子学

炎正馨

2016

中文

TN304.92;TD712.55

71

2017-04-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