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位专题

<

城镇化背景下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一般均衡分析

王静怡
中国农业科学院
引用
城镇化过程中,农业人口占很大比重的传统农业社会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文明社会转变。推进城镇化,有助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维护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于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途径。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过程,城镇相对较高的收入,吸引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快城镇化进程促使农村劳动力转移到成为城镇居民,从事二、三产业,如此一来,农村劳动力不仅实现了地域上的转换,还实现了职业上的转换。城镇化打破了资源垄断固化的状态,使得劳动力、资金和技术等要素得以在城乡间自由流动,将更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当前中国的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主要表现形式为农村人口不断进入城镇,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78-2013年间,城镇人口年均增长4.13%,2011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首次超过农村,2015年城镇人口数量达到7.71亿人,城镇化率为56.1%。科学地指导农村劳动力稳定有序转移,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和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由建国初期严格控制人口流动,到目前的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村人口到城镇落户,我国户籍政策逐渐松动,相应阶段的劳动力转移状况与户籍政策息息相关。从理论上来讲,劳动力转移有利于优化配置农业生产资源,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优化农业生产结构以及促进农民收入提高。  论文构建了CGE模型,并根据2007年投入产出表和2010年投入产出延长表等数据构建了细分农业部门的社会核算矩阵,之后根据户籍制度改革方向设计了两种政策情景,对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根据模拟结果,2021-2025年两种政策情景下,种植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分别为4.46%和5.26%,畜牧业分别为4.93%和5.85%,林业和农业服务业产值也都出现较快增长;产量方面,除豆类作物,其他农业部门产量都有所增长;从贸易情况来看,农产品出口额增长,但增幅较小,玉米、豆类产品和棉花等产品进口增长幅度较大。  基于城镇化发展、户籍政策变动和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论文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加快户籍人口城镇化,提高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建设中的参与程度,加强其生活、教育、住房和医疗保障;提高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率和人力资本水平,建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吸纳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完善农民培训体系,提高培训人员的专业技能,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促进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三大产业深度融合。

城镇化;劳动力转移;农业人口;农业生产;CGE模型

中国农业科学院

硕士

农业经济管理

刘合光

2016

中文

F323.6

54

2017-02-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相关文献
评论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