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新探

引用
@@ 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作为大陆法系国家证据法上的基本概念,最早由德国学者迪恩茨于1926年提出,[1]之后由德国传至日本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并在学说和判例中得以发展.尽管这一理论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些许不同,但其出发点及追求的价值目标具有共同性,因此对我国刑事诉讼证明的理论及实践也颇具借鉴意义.近年来,学界逐渐展开对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研究,学者们就二者的适用范围各抒己见,但多数学者仅从案件事实的性质出发对其进行探讨,没能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程序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缺乏针对性和现实性.日本学者松尾浩也曾指出:"法律所要求的证明方法,根据程序的阶段、审判的种类、应证明的事实的性质不同是多种多样的.即在可以使用的证据的范围、证据的提出和调查证据的方法、证明的标准这三个方面,是不一致的."[2]笔者拟从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区分出发,探求二者的适用范围及标准,重点结合我国刑事诉讼的具体程序和阶段,对严格证明与自由证明的适用进行探讨.

严格证明、自由证明、刑事诉讼证明、证据法、日本学者、适用范围、刑事诉讼程序、我国台湾地区、大陆法系国家、证明方法、性质、理论、借鉴意义、价值目标、基本概念、德国、标准、案件事实、针对性、现实性

22

D9(法律)

2011-01-19(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684-697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外法学

1002-4875

11-2447

22

2010,22(5)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