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60/cma.j.issn.0253-3758.2017.08.010

心脏瓣膜病介入治疗的发展、现状及展望

引用
心脏瓣膜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主要表现为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结构性或功能性改变,导致心脏血液动力学异常,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心脏瓣膜病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研究表明在≥75岁老年人中其发病率高达13.3% [1].传统的药物治疗如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等虽然可以延缓心脏重构,但无法阻止病变瓣膜本身引起的机械性功能障碍,不能从根本上改善疾病的远期预后.外科换瓣或修复手术是治疗心脏瓣膜病的经典方法,也是目前指南推荐的首选方案,但需开胸、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等,部分高龄、有开胸病史和心肺功能严重低下患者手术风险过高,甚至失去了手术机会.而且,虽然外科手术技术成熟,但一些严重心脏瓣膜病患者的病死率并没有下降,以主动脉瓣狭窄为例,研究显示1978至2009年美国主动脉瓣狭窄病死率平均每年增加1.6%[2].因此,以心导管为基础的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为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带来了重大突破.早在20世纪80年代,日本学者Inoue等[3]就开展了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对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意义重大.而近年来,随着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和二尖瓣关闭不全介入治疗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许多大规模临床研究的进行,瓣膜病介入治疗技术也在逐步成熟.

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技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置换术、心脏血液动力学、二尖瓣关闭不全、血管紧张素Ⅱ、人口的老龄化、发病率、病死率、β受体阻滞剂、性功能障碍、受体拮抗剂、治疗意义、远期预后、药物治疗、修复手术

45

R54;R71

2017-09-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75-67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0253-3758

11-2148/R

45

2017,45(8)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