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877/cma.j.issn.1674-392X.2021.06.006

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的临床观察

引用
目的:观察育龄期妇女腹直肌间距随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8月至2018年3月到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超声科体检或产检的201名育龄期妇女。其中,未育组(N1)30名,妊娠组(N2)141名,产后组(N3)30名。使用超声测量育龄期妇女的脐水平腹直肌间距离(IRD1)、脐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腹直肌间距离(IRD2)、脐水平左右两侧腹直肌宽度(WRAL、WRAR),横断面观察并分析各组的腹直肌形态学变化特点。结果:N1组的IRD1、IRD2、(WRAL+WRAR)/2平均值分别为(16.57±4.62)mm、0 mm、(72.03±11.38)mm。N2组的IRD1从妊早期开始随妊娠周数的增加而增加,孕21周后增加更为显著,直至分娩前(孕37~40周)达到高峰,平均值(92.41±23.40)mm;IRD2、WRAL和WRAR在妊早期变化不明显,在孕21周后(WRAL+WRAR)/2开始显著增加,分娩前达到高峰,平均值(113.27±18.5)mm。各数据变化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N3组的WRAL、WRAR在产后1个月恢复正常;IRD1于产后3 d即可恢复41%,67.1%的妇女产后1个月可恢复至未育水平,产后超过1年者中约有26.6%的妇女IRD1仍>27 mm。IRD1(Y)与孕周(X1)和IRD2(X2)有相关性,模拟曲线方程(逐步法)Y=2.801X1+1.111X2-26.049,X1>21。结论:女性在妊娠期及产后前腹壁的结构发生一系列形态学改变,此变化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个体差异较大。

腹直肌、腹直肌间距离、腹直肌分离、育龄期妇女

15

2022-07-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566-570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电子版)

1674-392X

15

2021,15(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