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2-0152.2007.03.009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动态观察脑梗死后继发锥体束损害

引用
目的 动态观察脑梗死后,远离梗死灶的锥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的过程,并探讨其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具单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累及内囊的单一病灶的脑梗死患者18例,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8人作对照组.分别在发病的第1周、4周和第12周进行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nging,DTI)检测,并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评分(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 index,BI)评定.结果 患者远离梗死灶的脑干(大脑脚、脑桥和延髓等部位的均数)部分弥散各向异性(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在第1周、4周和第12周各时间点逐渐减少(P<0.01),而平均弥散量(mean diffusivity,MD)却无明显变化(P>0.05).脑干FA值减少的百分数与NIHSS减少的百分数(r=-0.46,P<0.05)及FM增加的百分数(r =-0.61,P<0.05)相关,与BI变化的百分数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 局灶性脑梗死后,锥体束纤维继发性损害会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加重,并可能会阻碍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脑梗死、继发性损害、弥散张量成像、部分各向异性

33

R743.3(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

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TRAPOYT;2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9940012;30271485;美国中华医学会资助项目00-730;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2004;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90065;21906;广东省医药卫生科研项目B1999035;B2002024;B2003031;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984225;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0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B30303;2003B30301;中山大学生命科学院与中山一院联合基金2006

2007-07-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159-16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1002-0152

44-1213/R

33

2007,33(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