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724/SP.J.1118.2014.00275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后代 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

引用
通过6个可数性状、10个可量性状及24个框架性状,比较分析了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萨罗罗非鱼(Sarotherodon melanotheron ♂)杂交后代F1、F2形态性状的遗传与变异特征,方差分析结果表明,除臀鳍棘数相同外,杂交F1、F2的可数性状数目相近,位于尼罗罗非鱼与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F1体长/全长、框架参数D3-5/全长、D6-8/全长、尾柄长/全长、D5-7/全长、D8-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萨罗罗非鱼,体厚/全长、体高/全长、D1-6/全长、D3-4/全长、尾柄高/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尼罗罗非鱼;杂交F2的16个可量、框架性状与杂交F1间无显著差异,而头长/全长、D5-6/全长、D7-8/全长、D9-10/全长等参数显著大于杂交F1,躯干长/全长、尾柄长/全长、D1-2/全长、D5-7/全长、D7-9/全长等参数显著小于杂交F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2与杂交F1先聚为一类,再依次与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聚类。分别建立了不同群体的可数性状、可量与框架性状的判别公式,判别正确率高低依次为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F1>杂交F2;利用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的判别公式对杂交F1进行判别,被判入尼罗罗非鱼的比例较高(可数性状92.9%、可量与框架性状57.1%);利用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及杂交F1的判别公式对杂交F2判别,被判入杂交F1的比例较高(可数性状68.6%、可量与框架性状77.2%)。主成分分布图显示,杂交 F1、F2均位于尼罗罗非鱼和萨罗罗非鱼之间,杂交 F1与尼罗罗非鱼重叠分布较多,杂交 F2分布重叠区域较 F1分散。以上结果表明,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 F1形态性状介于亲本之间,遗传了双亲的形态特征,且有一定的偏母遗传;杂交 F2大部分形态特征遗传了杂交 F1,但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变异。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2个杂交世代中亲子间形态性状的遗传规律,为罗非鱼杂交育种研究与生产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和依据。

尼罗罗非鱼、萨罗罗非鱼、杂交后代、形态性状、遗传与变异、遗传育种

S96(水产养殖技术)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49-4B;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上海海洋大学水产动物遗传育种中心资助资助项目ZF1206

2014-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8页

275-28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水产科学

1005-8737

11-3446/S

2014,(2)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