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406X.2015.07.10

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的影像解剖学研究及临床初步应用

引用
目的:对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进行相关影像解剖学研究,并观察其临床初步应用效果.方法:选取50例腰椎MRI图像资料,男27例,女23例,年龄37.1±8.2岁.在PACS系统上选择L3/4、L4/5、L5/S1各一幅T2W1轴位图像进行测量,包括棘上韧带宽度及厚度,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于棘上韧带附丽部及多裂肌间隙部的厚度.在2具防腐成人尸体标本上模拟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临床应用改良腰椎后正中手术入路22例,其中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1.5±8.0岁.单节段14例,双节段7例,三节段1例.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切口长度、切口显露时间、出血量及术后腰痛程度.结果:胸腰筋膜、骶棘肌总腱膜附丽于棘上韧带.于L3/4、L4/5、L5/S1层面,多裂肌间隙与后正中线间距分别为16.32±6.56mm,27.43±6.36mm,33.65±4.77mm;腰筋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0.81±0.17mm,0.88±0.15mm,0.87±0.14mm,与其肌间隙部厚度差异不显著(仅L4/5层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骶棘肌总腱膜附丽部厚度分别为1.76±0.51 mm,1.71 ±0.40mm,1.78±0.50mm,同层面肌间隙部厚度分别为0.95±0.18mm,0.990.22mm,0.98±0.20mm,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P<0.05).尸体模拟手术示骶棘肌总腱膜深面与多裂肌之间存在潜在间隙,可无损伤分离至棘突旁,组织牵开张力小.所有22例均按手术方案完成减压、椎间融合器置入及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显露良好,视野清晰,单节段、双节段切口长度分别平均4cm、6cm.结论:棘上韧带之骶棘肌总腱膜、胸腰筋膜附丽部均强大.保留棘上韧带附丽的改良腰椎后正中入路合理可行,可缩短切口长度,减轻肌肉损伤.

腰椎手术、后正中入路、棘上韧带、解剖、临床应用

25

R445.2;R681.5(诊断学)

2015-08-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25-62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1004-406X

11-3027/R

25

2015,25(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