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应用微卫星DNA标记探讨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钉螺群体遗传结构

引用
目的 应用微卫星DNA分子标志分析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湖北钉螺群体的遗传结构. 方法 利用6对微卫星DNA引物,对采集自湖沼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的湖南汉寿县、湖北阳新县、江西星子县、安徽当涂县和江苏扬州邗江区的湖北钉螺的P84、T5-13、T5-11、T4-22、T6-27和P82等6个位点进行荧光标记通用引物PCR扩增.每个采集点采集20~50个钉螺标本,共165个.统计分析各群体的等位基因数(Na)、近交系数(FIS)、期望杂合度(He)、观察杂合度(Ho)、多态信息含量(PIC)、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ST)和遗传距离,根据遗传距离进行聚类分析,并进行分子变异方差分析(AMOVA). 结果 5个湖北钉螺群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等位基因数范围为3~33,平均为15.833.群体的平均He和Ho范围分别为0.600~0.883和0.308~0.759,两者在湖北群体最高,在江苏群体最低.群体的FIS范围为0.143~0.539.成对群体间的FST范围为0.0006~0.0531,由于FST值较小,提示群体间未出现明显遗传分化.各群体的平均PIC为0.511~0.850,除江苏群体外,均为高度多态.分级AMOVA结算结果显示,变异主要存在于个体间,占总变异的95.2%.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安徽群体与江苏群体首先聚为一支,然后依次同湖南、江西、湖北群体聚在一起. 结论 湖北钉螺多样性较为丰富;聚类分析结果符合湖北钉螺的地理分布格局;5个群体之间遗传差异较小,微卫星DNA的变异主要存在个体间.

湖北钉螺、微卫星DNA、群体遗传差异

30

R383.241(医学寄生虫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01280;81101275;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2008ZX100042011;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BK2010153;上海市公共卫生海外留学基金GWHW201216

2012-12-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268-273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000-7423

31-1248/R

30

2012,30(4)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