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13350/j.cjpb.181017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及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研究

引用
目的 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清生化及炎症月子水平的变化. 方法 选取2016年4月2017年12月收入院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50例为观察组,50例同期住院的非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设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血清生化、炎症因子、病毒载量及特异抗体,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观察组患者极期WBC、淋巴细胞及PIT水平分别为(4.67±2.92)×109/L、(0.95±0.73)×109/L和(52.16士34.74)×109/L,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恢复期患者WBC、淋巴细胞及PLT水平较极期显著回升(P<0.05或P<0.01);观察组患者极期ALT、AST、IDH及CK水平分别为(183.74±61.56) U/L、(186.06±164.44)U/I、(703.52±859.78) U/L和(507.13±847.04)U/L,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ALT、AST、LDH及CK水平与极期相比显著下降(P<0.05或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期CRP及PCT水平分别为:(81.26±72.72) mg/ml和(2.12±4.7) Ug/L,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恢复期较极期显著降低(P<0.01),而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期病毒载量为(3.76±0.31)×106IU /ml,恢复期为(2.38±0.23)×10 2IU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极期特异抗体IgM、IgG阳性率均为20.00%,恢复期阳性率均为87.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 结论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血常规及血清酶学指标显著异常,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应重点监测,对症治疗.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血清生化、炎症因子

13

R373.9(医学微生物学(病原细菌学、病原微生物学))

2018-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1138-114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1673-5234

11-5457/R

13

2018,13(10)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