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4-8812.2008.06.003

影像融合系统指导下导管消融心脏外科手术后迟发性右房房性心动过速的初步经验

引用
目的 运用影像融合技术研究心脏外科手术后迟发性右房房性心动过速(AT)的机制并探讨在该技术指导下导管消融该类型AT的有效性.方法 从2005年1月到2006年12月在影像融合系统(CartoMergenTM system)指导下对连续40名患者的自发性或诱发的AT进行了完整的电生理标测.消融策略是在影像融合技术指导下在峡部最狭窄处消融,但避开可见的解剖异常处.术后3个月、6个月和每年进行一次临床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 总共发现三种主要的心动过速机制:单折返环大折返AT(MAT,n=36)、双折返环MAT(n=16)以及额外的局灶性AT(n=4).最常见的关键峡部是三尖瓣峡部(CTI,n=35)和手术切口性峡部(n=36).部分患者影像融合技术重建后右房可见到明显的瘢痕线、囊样物或瘤样物(n=12),上述解剖异常处都有瘢痕区特有的电生理表现.平均19.5±10.1次消融可阻断峡部.平均随访18±10个月后,80%的患者在不服药的情况下保持窦性心律.8例(20%)患者复发,分别在3~16个月进行了第2次消融;其中2例分别在3个月和5个月后再次复发,前者再次消融成功,后者未再消融.结论 影像融合技术不仅能够确定AT的机制,还在精确定位和消融AT的致心律失常基质上具有优势.三维MR/CT影像能够成功重建和配准以用于右房的导管消融,这些真实和详细的解剖学信息有助于对手术导致解剖异常的右房AT进行导管消融.

导管消融术、心脏外科手术、心动过速、异位房性、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空间电学标测

16

R65;TP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670843

2009-03-3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306-31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1004-8812

11-3155/R

16

2008,16(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