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3-1662.2016.06.024

积极心理学本土化取向下的高等院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建构

引用
积极心理学作为指导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理论基础之一已是不争的事实,其精神已渗透到当前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操作的各个方面。客观地说,积极心理学为当前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注入了活力,其强调心理素质教育不应仅仅关注小部分问题学生,还应重视普通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注重挖掘学生自身潜在固有的积极力量,提倡用积极的情绪体验来预防心理问题的产生,从而促进个人、家庭与社会的良性发展,这对于以往认为的高校心理健康等同于没有心理问题或心理疾病的消极心理学来说无疑是一大超越。同时,我们应该看到,积极心理学的理论思想与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人格特质理论具有非常深厚的渊源,作为一场旨在为西方现代社会面临的心理与精神危机提供解决方案的心理学运动,其兴起有着深刻的时代文化背景。由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的差异性,传统中国社会以社会群体作为价值主体,总是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寄托于整体关系的良性互动,而西方社会价值观念是以个人本位为基础,认为个人本身就是目的,社会只是达成个人目的的手段,任何人都不应被当作另一个人获得幸福的工具。这种中西方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价值取向差异,导致中西方社会民众对主观幸福感如快乐、满意等积极情感的理解不同,使得西方积极心理学理论在我国高校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构建与操作领域方面难免会出现“不兼容现象”。因此,建构积极心理学本土化取向的高校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积极心理学、本土化取向、高等院校、心理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论、高校、中西方社会、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心理问题、价值的实现、普通大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素质教育模式、素质教育工作、主观幸福感、心理学理论、消极心理学、中国社会、整体关系、心理健康

14

B84;G64

2016-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417-41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校园心理

1673-1662

14-1326/R

14

2016,14(6)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