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674-5906.2014.09.008

2014年春季东海大面积甲藻赤潮的生态特征

引用
为准确掌握东海近岸海域赤潮发生情况,深入了解东海海域赤潮发生时和未发生时的生态环境条件,根据浙江省舟山海洋生态环境监测站对东海近岸海域常年的监测结果,选定从杭州湾外侧向南到温州南麂列岛的东海近岸海域为赤潮高发区,开展生态环境研究。2014年4月和5月利用专业海洋调查船,按《海洋监测规范》对东海赤潮高发海域进行了二次综合海洋生态环境调查,结果发现调查海域氮、磷营养盐含量普遍较高,4月研究海域无机氮均值为0.406 mg·L-1,活性磷酸盐均值0.013 mg·L-1;5月无机氮均值0.244 mg·L-1,活性磷酸盐均值0.004 mg·L-1。大多数样品无机氮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尤其是4月91.7%的样品超一类海水标准,5月也有35.7%样品超一类海水标准。硝酸盐氮是无机氮的主要存在形式。2014年5月调查期间发生了大面积的赤潮,赤潮原因种是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细胞密度平均在107/L以上。分析赤潮发生前后的水环境变化,5月调查海域海水温度有较大上升,各海域水温均超过了20℃,海域平均温度从4月的15.9℃上升到5月的21.9℃。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在营养盐浓度普遍较高的调查海域,水温上升是引发赤潮的关键因素。使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7发现赤潮藻类的细胞密度与水温、化学需氧量和溶解氧存在着极显著的正相关(P<0.01),与活性磷酸盐、硝酸盐氮和无机氮存在着显著负相关(P<0.05)。另外本次调查还发现,大面积东海原甲藻赤潮暴发后,活性磷酸盐被大量消耗。综合目前有关东海原甲藻赤潮期间对活性磷酸盐的吸收动力学研究,发现今后应进一步加强这方面的调查研究。

东海、赤潮、东海原甲藻、生态环境

X55(海洋污染及其防治)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41206186“基于固有光学特征的东海典型赤潮藻种遥感监测机理研究”;浙江省环保厅科研项目2012A033;2013A020

2014-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6页

1457-1462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生态环境学报

1674-5906

44-1661/X

2014,(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