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胸腰椎压缩骨折后路内固定术后复位丢失的临床研究

引用
目的 观察经皮角度椎弓根螺钉修复急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术后复位丢失最大发生的时间段,并分析对临床效果影响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7月至2016年1月通过经皮角度椎弓根螺钉修复急性胸腰椎压缩骨折患者共78例,男57例,女21例;年龄21~65岁,平均(48±12)岁.所有患者于术后8~10个月间取出内固定物,于术后3个月、6个月、取内固定时、取出内固定后3个月、1年、2年、末期进行随访.测量不同时间点X线片上病椎前缘高度百分比(anterior vertebral height,AVH)、后缘高度百分比(posterior vertebral height,PVH)、后凸角(Cobb 角).使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评价腰背部疼痛及功能状况.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2.8~4.9年,平均随访时间3.6年.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病椎前后缘高度百分比、后凸角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椎前后缘高度、后凸角丢失随时间推移一直存在,其丢失最大发生在术后3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内(组间ANOVA对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内固定取出1年后复位丢失不大.末次随访患者腰背部平均ODI评分为(7.84±2.05%,影响因素为术前AVH(回归系数B=-0.062,P=0.048)和末次随访AVH(B=-0.034,P=0.046),PVH、Cobb角度以及内固定取出前后各指标丢失值与ODI评分无相关性.末次随访平均VAS评分(2.25±0.58)分,与上述指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经皮角度椎弓根螺钉系统对于急性胸腰椎压缩骨折具有良好的畸形矫正能力和临床疗效,但在术后3个月及内固定取出后3个月内复位丢失最大,需要有效的预防.椎体前缘高度可以预测远期的手术效果,而不同时间段椎体少量的丢失并不影响这种治疗的效果.

胸腰椎压缩骨析、经皮角度椎弓根钉、复位丢失、椎体高度丢失时间

25

R683.2(骨科学(运动系疾病、矫形外科学))

2019-08-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5页

635-639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实用骨科杂志

1008-5572

14-1223/R

25

2019,25(7)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