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794X.2001.01.024

经皮椎体成形术

引用
@@脊椎的转移性肿瘤、血管瘤和骨髓瘤等往往引起患者难以忍受的剧痛,还常伴有脊髓麻痹和程度不同的神经功能障碍,造成护理困难,生活质量下降,加速患者的死亡。传统的治疗手段为放疗和外科手术切除+内固定术。放射治疗脊椎的转移癌、血管瘤、骨髓瘤的疼痛缓解率可达40%~80%,但一般在2周后才能显示效果,其最大的弱点是无法保证和加强因肿瘤破坏而造成的脊柱不稳定,以至于不能充分有效地改善神经功能,尤其是脊髓麻痹则更难恢复。外科手术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加强脊柱稳定和减压,手术方式为病灶搔刮+植入新骨、或经前入路直视下注入骨水泥或植入假体钢板内固定等技术,其疼痛缓解率能达到90%左右,不完全脊髓麻痹症状的恢复在50%左右,但外科手术适应证的范围很窄,多数跨越两节以上的脊椎转移癌、椎体血管瘤、椎体骨髓瘤患者得不到治疗,而且创伤大,各种手术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4%,主要包括伤口延迟愈合、血肿形成和内固定器松动等,使晚期癌肿患者难以承受该项治疗[1-3]。   1987年,Galibert等首先报道经皮注射骨水泥治疗椎体血管瘤,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效果,可以说开创了经皮椎体成形术(PVP)的先河,其主要作用是解除或减轻疼痛和防止椎体压缩塌陷。1989年,Kaemmerler等将这一技术应用于脊椎转移癌,疼痛缓解率达16/20。1990年,Galibert等又进一步提出该技术可扩大应用于椎体恶性肿瘤及骨质疏松症等。1994年,Gangi在CT结合透视下安全操作。1996年,Weill及Cotton等分别报道37例病灶分布范围包括颈、胸、腰椎,亦取得明显疗效,到1999年已报道的病例数达上百例,尚无严重并发症发生[4-10]。可以相信,这一医疗技术将被广泛推广应用。

椎体血管瘤、治疗、脊椎转移癌、缓解率、骨髓瘤、疼痛、神经功能障碍、技术、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椎体恶性肿瘤、外科、麻痹、脊髓、骨水泥、转移性肿瘤、严重并发症、手术适应证、手术并发症

10

R73(肿瘤学)

2004-01-0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3页

56-58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介入放射学杂志

1008-794X

31-1796/R

10

2001,10(1)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