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10.3969/j.issn.1008-2239.2003.03.004

不同耕作方法对抛秧稻的群体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引用
1997-1998两年以Ⅱ优128、丰澳占、粤香占和粳籼占为试验材料,对免耕、少耕和常耕3种耕作方法进行了抛秧对比试验,结果表明:3种耕作方法的产量及构成产量的穗粒性状差异均不显著:免耕抛秧表现出稳生稳长,生长中前期的群体较小,茎蘖数较少、叶面积指数小、干物质积累较少、群体吸氮量、吸磷量、吸钾量也较低,随着生育的进展,缩小了与少耕、常耕抛秧的差距,中后期3种处理的群体趋于接近,而且免耕抛秧中后期的群体营养含量较高;常耕抛秧表现出早生快发,茎蘖增长快,苗峰高,叶面积大、干物质积累多,但无效蘖多,影响群体的通风透光性能;少耕抛秧的群体结构基本介于免耕和常耕之间;免耕有利于改善土层的通气性和提高粘质土各层养分含量,少耕有利于改善中壤土表土层和粘质上下层的通气性及提高中壤土表层养分含量.

水稻、免耕、抛秧、群体结构、土壤

S511(禾谷类作物)

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农业部科技攻关项目

2005-01-0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4页

7-9,14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耕作与栽培

1008-2239

52-1065/S

2003,(3)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