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专题

论先行行为与安全保障义务的关系

引用
我国民法学界未厘清先行行为与安全保障义务的关系,往往以前者论证后者来源,从而引发争议.先行行为肇始于刑法理论,为判断不作为侵权的可归责性提供了权宜之计,但因无法精确评价行为人的可预见性或可期待性,终为交往安全义务所取代.学界所谓社会交往中的安全保障义务,本质即为交往安全义务.其以债因型、物件型为基本类别,形成危险与交往互为牵制的保护范围,对作为义务进行独立判断,无需借由先行行为加以论证.在我国《民法典》体系下,先行行为与社会交往中的安全保障义务均为一般注意义务的子类型,但因侵权法保护宽泛的民事权益,囊括各类违法性评价,已无适用先行行为理论的实际需要.由此,我国法院不妨舍弃先行行为,直接适用安全保障义务进行裁判,在充分考量侵权人行为可能的基础上,达成行为自由与权益保护之间的司法平衡.

先行行为、安全保障义务、交往安全义务、保证人理论、不作为侵权

490

D923;C912.1;D621.5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会面上资助项目2020M681129

2022-10-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

共16页

106-121

相关文献
评论
暂无封面信息
查看本期封面目录

法学

1000-4238

31-1050/D

490

2022,490(9)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

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平台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4.8专业内容知识聚合服务技术研发与创新服务示范”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 课题编号:2019YFB1406304
National Key R&D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19YFB1406304

©天津万方数据有限公司 津ICP备20003920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许可证号:010828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京)字096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0115888    举报邮箱:problem@wanfangdata.com.cn

举报专区:https://www.12377.cn/

客服邮箱:op@wanfangdata.com.cn

打开万方数据APP,体验更流畅